作爲中國最有影響力和責任感的門戶網站,本站持續密切關注中國百姓的健康生活,深入思考疫情的往昔與將來,暢想未來健康生活藍圖,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早日實現,造福於民。
2020年12月14日,本站傳媒在北京·嘉裡中心舉辦“越健康 yuè生活”2020本站健康大會,共同回顧過往抗疫路,一起展望健康新未來!
疫情發生後,“預防大於治療”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邁入了一個更高的層面,而丁香醫生正是這個領域的專業戶,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先生爲我們帶來《溯源健康,力爭上游》的主題分享。
溯源健康 力爭上游(來源:本站健康)
以下爲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丁香園的李天天,丁香園成立20年的時間了,在這20年的時間裡我們一直專注於專業的醫療領域,我們希望能夠爲中國大衆帶去科學、靠譜、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能力,所以五年前我們做了“丁香醫生”。
丁香園原來的願景是“健康更多,疾病更少”。我自己在創業之前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病人,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看到疾病,所以我們當時把自己的願景定爲“健康更多,疾病更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少一些疾病。
但是,去年我們把自己的願景做了一次改變,前面的四個字沒有變,後面的四個字變成了“生活更好”,不再是“疾病更少”。從“疾病更少”變成“生活更好”,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說兩個人在河邊釣魚,突然發現有一個小孩快淹死了,兩個人趕緊跳下去把小孩救上來。然而,還沒來得及慶幸的時候,突然發現第二個小孩又出現在河裡了,他們又跳下去把第二個小孩救上來,緊接着在河裡又發現了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孩子。這時候有一個人想着:不對,我不能在這裡救人了,我要去上游看一看,看看哪個混蛋不斷的把孩子往下扔。我們自己原來做醫生的時候是處在下游,我們看到的是主動到醫院裡的病人。
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思路變一變,從原來關注疾病變成關注健康,從原來關注下游的患者到關注上游的更廣泛的人羣。這樣的判斷推動着我們,不斷的從下游的疾病爲中心走向上游的健康爲中心,這就是我們改變願景的最主要原因。
我們的認知改變了,民衆對於健康的認知是不是也變化了?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四萬多人的調查,發現在民衆的心智當中他們對於什麼是健康,也有着跟我們很接近的認知。民衆也不再認爲不生病就是健康,而是更好的生活,就像本站健康提出來的“Enjoy Health,Enjoy Life”,我覺得我們兩家的願景是非常相似的。
之前我們談論健康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一個人,可是當我們關注到上游更健康的環節的時候,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這個人,還包括了這個人所在的環境,空氣、水、土壤、飲食,包括不同的場景,學習、工作、居住、交通等等。
其實,交通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場景。比如,車內健康環境的打造,清潔的空氣,安全的材質,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這些都是這條魚周圍的環境,同樣傳遞着健康的元素,同樣幫助着我們去獲取美好的生活。
接下來的三組數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整個疫情期間關注到了大衆對於健康的訴求逐漸從下游走向上游的變化趨勢。
第一,是一個調查的數據。我們在疫情期間做了這樣的調查,民衆在關注疫情的同時其實已經高度的關注疫情對於生活方式的影響了,包括對於飲食、作息、運動等一系列的影響。從原來的單純的關注個人的防護,變成了一個更大場景的關注,帶動了對於整個健康場景的關注。
第二,是一個流量的數據。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發佈了全球的第一張疫情地圖。前兩項做的是上游的工作,上游通過數據、通過科普內容解答了民衆最關心、最焦慮的問題,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快遞能不能傳播病毒,在疫情期間我在小區裡溜貓溜狗是不是安全的?這些都是我們最關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我們通過上游的這樣一些設計把它擋掉了,這個流量留下來了,而沒有全部一下子涌入到在線諮詢平臺上去。如果沒有上游的這些工作做引流的話,巨大的流量一下子全都涌入到諮詢平臺上,我再複製出十個丁香園也回答不了這麼多焦慮的問題。
千萬別點開Gmail這封信!帳戶錢財恐不保 Google也警告要用戶注意了
第三,是一個用戶增長的數據。左邊這張圖是丁香醫生在疫情期間用戶增長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增長的最高峰是出現在1月份,因爲那個時候我們把所有其他的內容全停了,全力以赴去關注疫情方面的內容生產。可是右邊這張圖是我們的生活研究所,它一篇關於疫情的文章都沒有發佈過,它發佈的全都是關於生活方式的文章,而在這個公衆號裡面用戶增長最高最快速的時間是在3月份,疫情已經在國內進入一個基本上平復的階段了。所以我們關注到,在疫情期間,大家關注最多的還是疫情的本身,可是在疫情過後,用戶高度關注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
更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從下游走向上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不同的人羣。原來在下游的時候就有患者,走向上游的時候發現了潛在患者,什麼叫潛在患者?糖尿病是患者,可是很多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已經是糖前的狀態了,這部分人就是潛在患者。
還有健康敏感人羣,比如說準備懷孕生寶寶的媽媽,她不是患者更不是潛在患者,可是她在幾年之內對於健康是有高度的訴求的,我們稱之爲健康敏感人羣。
再往上看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更有意思的一類人羣,我稱之爲暗物質人羣,這個人羣就是指生活在我們周邊,可是我們很難感知到他們的存在,我們甚至不理解他們對於健康的需求。他們跟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社會裡邊,可是你看不到他,感覺不到他,就像物理學中的暗物質一樣。
比如留守兒童,最常見遇到的三大健康問題是什麼?沉迷遊戲、夏季溺水還有性侵,不要認爲只有小女孩纔會被性侵,小男孩也會的,還有空巢老人,去年在韓國參加一個會議,坐在我身邊的一個人說了一句話,我認爲他非常有洞察力,他說很多人都認爲最老年人危害最大的是慢病,其實不是,是孤獨。
面對這麼多暗物質人羣,有健康需求的人羣,我們應該怎麼幫到他們?其實很難。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一兩家公司,一兩家企業機構所做的事情,甚至要調動政府的資源,大家一起去做事情,但是在我們做的過程中發現,我們關注的這些人羣,喚起社會對他們的正常的認知也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醫生的能力,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學術知識,協同更廣大的企業夥伴包括本站健康,我們共同攜手,通過創造內容提供服務,一起去共同爲這樣的一些健康弱勢人羣、暗物質人羣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知識、產品以及各種可能的幫助。
最後,我們希望能夠藉助本站健康今天所搭建的平臺,也呼籲社會各界能夠跟我們一起關注這樣的人羣,爲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