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碳權交易所第一個交易日,總計交易了12,000噸的碳排放權。儘管這個產業一直被批評是在爲企業「漂綠」,但星國仍押注在該產業的成長。
褰憋紡灏村艾锛佸彴涓か濡汇�岀數姊惉搴婂灚銆嶅崱浣� 娑堥槻闃熺瑙e洿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石油巨擘雪佛龍(Chevron)、能源貿易商Vitol、渣打銀行和中金公司7日在新加坡新成立的碳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CIX)進行碳權交易。CIX希望在訂定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的指標價格上,挑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和Xpansiv等其他國際交易所。
5鍒�8鐘锛岃繛缁�2鍦烘ⅵ娓革紒NBA鏈�浣崇悆鍛橈紝涓栫晫鏉垚浠讳汉鎷挎崗鐨勮蒋鑴氳櫨
新加坡正試圖利用其亞洲商業中心的地位,成爲亞洲地區的碳交易主要平臺。透過贏得來自國際碳交易商的足夠流動性,該國希望成爲全球碳權的價格制定者,併爲期貨市場做準備。
這家由新加坡交易所、淡馬錫,以及星展和渣打銀行合資成立的交易所表示,爲實體碳權訂定的初始價格爲每噸5.36美元,大約是全球頂尖碳交易所CBL類似性質合約的四倍。7日的交易量如預期並不高。
隨着世界各國朝低碳經濟轉型,這個產業預料將持續成長。
鍍呮瓙闈炰腑鏉辫偂甯傝硣閲戝憟娣ㄦ祦鍏� 鍏ㄧ悆鑲″競璩囬噾鎯呯窉鐩稿皪淇濆畧